be365官方——创新建设机制   推进交通发展
欢迎来到be365官方网站!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政协概况 > 委员之声

创新建设机制   推进交通发展

【字体: 】 【编辑日期:2009/9/25】 【作者:政协办】【阅读: 】

    农村公路是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,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是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、解决农村“行路难”的重要途径。按照省政府《关于加快四川农村公路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只有不断创新建设机制,抢抓农村公路发展机遇,才能较好地推进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。
    一、农村公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
    截止目前,全县公路总里程2258公里,其中省道105.6公里,县道377.7公里,乡道511.7公里,村道及专用公路1263公里。全县已建成的县道油路均超过设计使用年限,路况质量大幅下降,40%的路段有路难行;乡村公路技术标准偏低,乡道硬化率不足10%,等级以上村道公路不足100公里,80%以上的村道路有路不通。
    分析原因:一是体制机制创新滞后。地方财力匮乏,上级补助有限,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,“一事一议”实施难,而人民群众对交通的要求更高。二是重建轻管现象突出。为数不少的乡村道路建设质量标准低,养护管理跟不上,路况质量滑坡。三是指导监管难以到位。全县交通行业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,难以适应面宽量大的建设和养护发展需要。四是资金总量不足。建设资金缺口大。
    二、措施和对策
    按照“十一五”规划,到2010年,要实现100%的村通公路和100%的乡镇、50%的建制村通水泥路目标。必须做到:
    1、注重科学统筹。坚持“政府主导、全民参与,统筹规划、分步实施,因地制宜、分类指导,建管养营、协调发展”的原则,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,注重与扶贫开发、山水田林综合治理、小城镇体系发展、资源利用相结合,立足本地实际,选择合适的技术标准和路面结构,以降低工程造价。
    2、健全建设机制。一是保障机制。成立“平昌县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发展领导小组”,落实县级领导挂联包工程进度、包建设质量、包资金监管、包具体问题协调、包目标任务完成的“五包”责任制。二是建设机制。明确县政府、交通局、业主及乡镇、施工队伍的责任。项目乡镇实施通乡水泥路建设路基工程,路面工程由交通部门组织专业队伍实施。村道公路建设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实施。三是投入机制。坚持“民事、民办、民受益”的原则,层层宣传发动群众,使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规划和项目政策家喻户晓、深入人心,使全社会积极参与、支持农村公路建设。并采取一事一议筹、争取上级补、各类收费免、相关税收返、落实政策减、县级财政投、县级部门帮、项目资金合、发动社会捐、节约投资省等多渠道解决农村公路建设资金。
  3、严格项目审批。要坚持“自上而下发动,自下而上申报,政策指标公开,竞争立项建设”的决策机制,实行“项目弹性计划”管理,坚决不修群众不愿修的路。一是严格建设审批程序。要建立严格的审查、审批制度,以控制工程造价,降低建设成本。二是严格项目管理。对虽已纳入年度建设计划、但乡镇积极性不高、群众发动不力、或方案不具体、未通过审查的项目,可予以调整;对前期工作扎实、具备实施条件而虽未列入年度计划的项目,通过审查审批后,可调整项目计划,提前安排实施。对纳入建设又不能按期完成的项目乡镇,要在村道项目上给予制约。
   4、严把设计标准。乡村公路尽量利用老路,路面结构设计合理,减少挖填,就地取材,降低建设成本;保证设计进度。要做到设计在前,施工在后。县勘测设计部门要根据实际合理安排部署、统筹技术力量,提前介入测设工作。县财政应将乡村公路设计、质检、管理等费用纳入预算。
  5、加强工程管理。一是坚持核查审定制度。通乡水泥路建设要从设计审定、造价审定、业主组建、招投标管理到料场选定、施工管理、资金支付、交竣工验收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;通村公路建设要重点对工程造价、施工组织方式、安全保障措施等进行审查。二是加强工程质量管理。通乡水泥路工程实行项目公示制,要加强对招投标监督,建立三级质量保证体系,实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、安全生产责任制,并分路建立质量档案。乡道公路建成后,要立即组织相关部门,严格进行审计,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安全。
    6、促进公路管养。一是健全养护机制。要建立“行业指导、辖区负责,一乡一站、一路一班,分级管理、乡村合作”的农村公路管养机制。省、县道公路实行专业化养护,推行养护工程费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。通乡水泥路建成一条推向市场管养一条,对于未建成水泥路的乡村公路,可灵活选择管养模式。二是加强养护监督考核。要加大养护管理的监督考核,凡因管养机制不健全、领导力量不到位、人员机构不落实、养护经费无保障,导致公路失管、失养的,一律扣减公路养护补助资金。对项目乡镇,暂缓安排项目,对已安排项目,停拨或缓拨项目资金。    (郭俊荣委员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