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be365官方网站!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社情民意

冯永玲委员:扶贫要拔除精神上的穷根

【字体: 】 【编辑日期:2017/3/24】 【作者:政协办】【阅读: 】

     俗话说,鸡蛋从外打破是压力,从内打破是动力。扶贫工作亦如此。扶贫,从字面理解就是外部力量去帮助和扶持贫困的人脱离贫困,是外力,也是压力。如若仅靠外力和压力,缺乏内生动力,即使脱贫也只是物质上的,而精神依然贫穷,也更容易返贫。

    据了解,有贫困户享受异地搬迁政策,新房建好后住进去,撮箕簸箕放厨房,红苕洋芋床下藏,袜子梳子窗台放。还有的贫困户,本来家里的电视可以收看,但看到有贫困户领了地面数字接收器后,就跑去找干部评理说:都是贫困户,为啥不给他弄一个?还有贫困户,写信状告干部,说某某贫困户享受低保了,为何他不享受?还有一贫困户,帮扶干部给她送去了牙刷牙膏等物品,她说,哪个稀罕。甚至有贫困户,年收入已超过脱贫标准,但却说干部给他算多了,不承认自己脱贫……

    古语有云,人穷志不短。其实,穷,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穷。扶贫要如何拔除精神上的穷根呢?

    对此,我提出几点个人浅见,不妥之处,敬请各位领导和委员们批评指正!

    一、以活动为载体,强化宣传教育,转变思想观念

  一是以村为单元,开展“走出去,请进来”活动。选贫困和非贫困户代表,到发展好的村和农户家参观学习;邀请致富典型、励志典型到村里做演讲,激发贫困户自立自强意识。二是开展“手拉手,同致富”活动。让本村的创业能手、致富能人、先进代表与贫困户一一结对,通过典型带动、能人引路、先进帮教,在精神上引领贫困户前进。三是开展选优评先活动。以评比“脱贫之星”“致富能人”等活动为契机,树立荣誉意识,弘扬自强精神,不断转变贫困户的思想观念。四是开展感恩励志帮教活动。利用标语、宣传栏、广播、各种会议、农民夜校、道德讲堂等多种形式,反复宣传教育,转变等靠要观念,让贫困户学会感恩,树立感恩意识,增强脱贫内生动力。

    二、以部门为抓手,建立帮扶机制,提升文明素养

  一是财政投入,纪委监督,实施贫困户文明素养提升工程。工程内容涉及生产生活、清洁卫生、礼仪礼节等良好习惯的养成,通过长期而系统的培训,形成好习惯养成好风气。二是妇联牵头,群团配合,走村入户教方法。充分发挥妇联等群团部门的积极性,将当地优秀的女性组织起来,走村入户教贫困户的家务技巧,并长期跟踪、监督、检查和评比。三是开展文化活动,纠正不良习惯。以文广部门为主,根据农村存在的一些不文明习惯和生活方式,改编成文艺节目,帮助贫困户培养良好习惯。四是实施评比活动,激发文明意识。由电视台、精神文明办等部门牵头,开展“孝道之星”“巧手媳妇”“卫生之星”“文明家庭”等活动,不断激发贫困户的文明意识。同时,推行“光荣榜”和“曝光台”,让好人好事上光荣榜、不孝不和上曝光台,不断提升文明素养。

    三、以就业为重点,实施定向培训,强化谋生技能

  一是量身订制培训计划。由就业部门牵头,深入贫困家庭调研就业需求,量身订制培训计划,让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会一门手艺、掌握一项技能。二是成立协会带动就业。发动能人和富人,成立产业发展协会,教部分身体残疾、行动困难以及年龄偏大的贫困户手艺等,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。三是成立公司主动参与社会化服务。以村集体企业名义,成立以家政、劳务为主的服务公司,重点吸纳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加入公司,参与社会化服务,从而拓宽就业渠道。

    四、以多援为支撑,汇聚帮扶合力,加快脱贫进程

  一是充分发挥民主党派、知识分子联谊会等智力密集、人才荟萃优势,定期定向开展以扶智为主的帮扶活动。二是联合企业、工商界、创业能人等,成立产业发展互助会,在资金、技术以及产业经营管理上为贫困户提供支持和帮助。三是充分发挥民间公益组织或个体作用,成立以帮助贫困户为主的医疗救助、学费资助的基金会,多管齐下,凝聚帮扶合力。四是发挥社团作用,开展送文化、送艺术活动,丰富群众精神家园。